第一次跟男子爸媽見面時,
他們家中有著明亮的開放式廚房,
當時男子的媽媽跟我說,在這個家,碗是由大家一起洗的喔。
吃飽後,果然家中成員陸續將自己的碗盤沖洗乾淨收好,
不再是「你放著就好我來收」
也不再有個辛苦母親的背影在狹小廚房裡獨自善後。
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知道他是要結婚的對象?
是什麼讓你決定是他?
就像在《逃避雖可恥但有用》裡,
平匡跟實栗做家事後都會向彼此報告以求表揚,
我看了激動在心裡點點頭,對!就是這樣。
我跟男子成家後,對於家庭的想像皆是溫暖又平等的存在。
盡可能不將做家事變成勞苦的責任,
盡可能不把廚房變成一個封閉的小房間,
盡可能學習表達出細微的感受。
尤其我總會想起自己的母親,
想起她偶爾會說出「我為了這個家做了多少」這樣的話,
我明白那是一整個世代的忍耐與委屈,
那是家中所有成員聽了都會語塞的悔歉或厭倦。
於是我很早就想透了,
最棒的方法就是要告訴對方自己做了什麼,並且回饋讚美。
例如,我把水槽累積一天的碗盤洗了,
洗完我就會湊到他房間去說「我剛剛把碗洗好也擺好了。」
他會真心誠意的回應「謝謝,妳怎麼這麼好?」
過幾天,回到家發覺衣服與毛巾都已經洗好、曬好,
我也會跟他說「謝謝你!衣服變得好香喔!」
炙熱的戀愛感始終會過去,平凡無奇的日常會繼續,
和對方說一聲發自內心的「謝謝」,而不只是口號般的「我愛你」,
這是不辜負彼此的方法。
不把家事當成某個人的責任,
不讓某個人被遺落在角落善後,
不讓某個人以為只要默默付出即可。
不是每個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,
而是,彼此的身旁,有著彼此。
察覺到對方值得感謝的部分,也願意說出口,
這就是一個「家」的合作系統中,最簡單也最難得的維繫方式。
很多人以為是愛情決定妳結婚的對象,
但我發覺,
其實首先是「想像」,
你必須能夠想像與他生活的光景是平等又愉快的,
雖然生活偶爾會有小小的搞砸,
但你們都願意持續溫柔地回應彼此。